您现在的位置: 朱砂 > 朱砂入药部分 > 正文 > 正文

粽子飘香五月五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3/12/14 9:40:37
北京中科白殿疯 https://mip.yyk.99.com.cn/fengtai/68389/jianjie.html

01佳节来临

金黄的麦浪翻滚,火红的石榴花盛开,布谷鸟欢快地歌唱:“布谷布谷,割麦收谷!”

槐花飘香的季节,五月端午节已到来。

上下五千年,中华文化渊源流长。民间在端午佳节时,有许多传统祭祀和庆祝习俗。

02粽子与龙舟

在中国古代,端午节是龙的节日,是古代吴越人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。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。

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,做竞渡游戏,以娱神与乐人,是祭仪中半宗教性、半娱乐性的节目。

后来与屈原忌日相偶合,于是这些习俗才巧妙地转化为,纪念屈原的传统方式。为了纪念诗人屈原,于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开展包粽子、赛龙舟等活动。

在江南水乡,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习俗,涵盖了团结协作,顽强拼搏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,还有期盼风调雨顺,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。

03雄黄与灵芝

小时候看神话电影《白蛇传》中,有一段情节:白素贞在端午节时误饮雄黄酒,现出白蟒原形,当场吓死了丈夫许仙。

为救许仙,白娘子潜入昆仑山,欲盗雪山千年灵芝仙草,与护山仙童展开激战。

随后赶到的南极仙翁,被白蛇真情感动,以灵芝相赠。白素贞最终救活了许仙,成就一段千古人蛇情未了的佳话。

端午节前后,雨水增多,气候渐热,大自然环境中湿气增大,极易滋生细菌,而“五毒”就恰恰在这时候出没。

“五毒”分别对应的是蟾蜍、壁虎、蛇、蝎子、蜈蚣,此时的”五毒“,已经进入了高繁衍期,随处可见。夏季高温,大人以及孩子着装轻便,易遭毒虫侵扰。

明清时在端午节流行饮用雄黄酒,还有洒雄黄、涂抹雄黄的习俗由来已久。清代《燕京岁时记》中记载:“每至端阳,自初一日起,取雄黄合酒晒之,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,以避毒物。

04艾草与香囊

民间流传一种说法:“清明栽柳,端午挂艾。”

端午节挂艾草与菖蒲,已经成为了一种民间传统习俗。尤以医圣李时珍故里的蕲艾,为艾中极品。

端午当天早晨一定要早起,趁着露水未干之际,采摘新鲜的艾草,悬挂在大门两侧,据说艾草有辟邪、驱蚊的奇效。

香囊又叫香袋、香包、荷包等,用五色丝线或碎布缝制,内装香料,佩在胸前,香气扑鼻。佩香囊,避邪驱瘟。

香囊内有朱砂、雄黄、香药,外包以丝布,拴五色丝线。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,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,具有开窍醒神、化湿醒脾、辟秽悦神等功效。

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,这些药物之所以有芳香气味,是由于其含有大量挥发油,这些挥发油具有抗菌、抗病毒等作用。

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预防感冒、手足口病等,同样对防蚊驱虫,醒脑提神有一定作用。

05文化传承

年9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,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中华文明一脉相承,是四大文明古国中,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。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,穿越时空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。

端午节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载体,是中华文化认同与凝聚力的象征符号,是民族文化遗产与精神纽带。

传统佳节里的雅物雅事,蕴藏中华传承不变的生活智慧。端午一缕香氛,是祖辈对生活与生命的感怀与珍重。

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世代相传,天佑中华,带着强大的文化自信,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!

06端午安康

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暑气渐升,盛夏将至。

趁此端午吉时,在门口挂上菖蒲艾草,吼一曲龙船调。喝杯雄黄酒,吃口绿豆糕。

备好笔墨纸砚,挥毫写上:端午安康!
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。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zhushaa.com/rybf/12385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朱砂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